德国Bruno Reichart教授到访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
发布时间:2024-05-22 20:35:44


2024年5月7日,德国慕尼黑大学,沃尔特·布兰达尔实验医学中心Bruno Reichart一行到访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江平教授、岳广新护士长陪同访问。


Bruno Reichart教授于1981年进行了德国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并于1983年开始持续成功进行心脏移植工作。Bruno Reichart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童心衰患者基本在德国无法获得合适的供体。故从1990年开始,在欧洲率先在儿童心衰患者中开展左心辅助装置植入的外科救治工作。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LVAD在儿童心衰中应用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出血等,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Bruno Reichart教授从那时便萌生了异种移植的想法,为患儿提供大小合适的异种供体心脏。Bruno Reichart教授的异种心脏移植工作多次获得德国研究基金会和巴伐利亚研究基金会的基金资助,达3100万美元。2011年荣誉退休后,全面推进异种心脏移植工作,并于2018年在《Nature》期刊报道了当时最长存活时间的猪到非人灵长类的存活时间,达195天。自此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异种器官移植热潮,逐步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及亚临床试验的开展。


1.宋江平教授向Bruno Reichart教授介绍手术室构建情况


Bruno Reichart教授一行此次到访,首先观看了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视频,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宋江平教授关于高水平异种器官移植专用手术室、体外器官灌流系统、大动物遥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术后监护团队的构建细节。


2.宋江平教授向Bruno Reichart教授介绍基因编辑猪


Bruno Reichart教授表示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非常的“Beautiful and professional”,希望阜外医院团队在异种器官移植团队在全世界发出更多的声音。Bruno Reichart教授还听取了阜外医院异种心脏移植的经验,并建议加强异种心脏移植术后非人灵长类的重症监护工作,提出应对非人灵长类植入可靠的静脉通路,以维持长期的免疫抑制药物、静脉营养等药物的稳定输注。同时提出应加强饲养环境的检测与消杀,谨防猪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参观之余,Bruno Reichart教授一行与宋江平教授团队进行异种心脏移植学术汇报与交流,就脑死亡亚临床试验、跨物种微生物传播、受体条件、供体血流动力学调整,基因修饰等异种移植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讨论。双方表示未来应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异种心脏移植的稳步推进,早日实现异种心脏移植在中国及德国的临床应用。

图3.宋江平教授团队与Bruno Reichart教授一行交流后合影